新聞資訊
![]() |
你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
G60科創走廊促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作者: 來源:騰訊網 日期:2018/8/2 9:18:00 人氣:1777
改革開放帶來了松江第一波工業化布局,使松江從農業大縣一躍而成工業大區。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松江制造業遭遇“轉型陣痛”。為了轉變這種局面,近年來,松江區著眼科創中心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自身的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條件,開創性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 集中松江95%工業產值 2016年5月24日,松江率先啟動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2017年7月12日,與杭州、嘉興共同推出了滬嘉杭G60科創走廊;2018年5月,輻射范圍擴大至合肥、蘇州、湖州、宣城、蕪湖、金華,共同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 “G60科創走廊”作為松江轉型發展的“牛鼻子”,是對標硅谷、128公路等世界國際一流科技園區成功案例形成的。G60高速松江段40公里沿線,擁有產業集聚和松江大學城等資源稟賦,集中了松江區95%的工業產值,占全上海市的10.3%,集聚了46家世界500強企業,是松江產業及城市發展所依托的主要空間和創新要素資源。通過沿G60高速兩側重新規劃布局,“一廊九區”九大功能板塊錯位發展,分工協作,讓科創要素按市場規律自由流動和配置,同時精準定位智能制造、集成電路、智慧安防、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在G60科創走廊的建設過程中,松江區以科創為支撐,拓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著眼產學研一體化,與清華、復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復旦類人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低碳研究院、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區域聯動平臺等先后在松江落地。 為項目量身定做服務方案 為了調減落后產能,松江區主動做“減法”,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依法淘汰劣勢、污染企業3127家。結合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對九亭、新橋、泗涇、洞涇四鎮交界26.62平方公里區域進行聯動整治、統籌規劃,打造“九科綠洲”。松江區還把土地等資源要素優先配置給先進制造業項目,將1000余畝房產用地調整為先進制造業項目用地,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松江區也在做“加法”,新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推動一批優質項目增資擴股增容擴產,積極遴選扶持一批成長型、創新型雙創企業。梳理科大智能等191個新引進重大項目,加強落地保障;加快回天新材等118個增資擴產擴股項目投資開工;聚焦234個成長型、創新型項目,量身定做服務方案,科創走廊集群效應逐漸凸顯。 鼓勵街鎮建設人才公寓 為了建設好G60科創走廊,松江區將土地、人才、財政資金等要素進一步向科創領域傾斜。考慮到人才是第一資源,松江適時出臺了有關支持科技研發、吸引人才聚集扶持政策60條等政策。同時,在解決人才的居住方面,將建設并統籌人才公寓資源,提供給各類人才租住,還將鼓勵街鎮利用零星閑置建設用地,按照城鎮總體規劃的要求,在合適的區域建設人才公寓。 在要素供給改革方面,松江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招商體制改革,實現鎮級招商區級統籌,并通過利益分配統籌機制,實現項目牽頭引進方與項目落地方財稅利益的二次分配,從而調動各地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同時改革綜合審批制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生態環境。 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提升 隨著滬嘉杭協同創新的常態化聯動機制逐步形成,松江區一方面引導區內企業往長三角區域轉移,另一方面也在引進長三角區域內優質企業來松江發展。按照產業鏈不同環節專業化分工,滬嘉杭區域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沿線周邊中小縣市主要承接一般加工制造業的全部或部分產業鏈條,逐步形成區域內從高端到低端的產業鏈梯度布局。 在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方面,松江區依托G60高速公路、滬杭城際鐵路等交通設施,優化交通體系規劃,完善區域運輸通道和城際交通網絡,加快上海西南重要交通樞紐——松江樞紐建設,為三地深化合作提供便捷條件。依托三地的智慧城市建設,松江區加快智慧G60科創走廊建設,推動三地電子政務平臺的橫向對接和數據共享,建立三地發展信息共享機制。 G60科創走廊的建設,也得到了杭州、嘉興等長三角城市的響應。2017年7月12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同見證下,三地簽署了《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戰略合作協議》。近期,面向長三角的G60科創走廊又將作為科創驅動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平臺和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引領示范區,納入《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G60科創走廊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正在不斷提升。 |